每周写作调整,下周开始和我一起读《幕后产品》吧

2019-10-151611

“haruki murakami athens marathon”的图片搜索结果

在《每当我谈跑步时会说些什么》中,村上春树有提及他写小说的开始,1978年,29岁的他,在棒球场边上突然来了一个念头:我可以写一本小说。就这样随性而无任何考虑,便开始了长达了41年的小说家生涯。

似乎有点不知道从何说起,10月国庆假期前后,不经觉地就有三周停下了写作的脚步,从来我对自己的坚持能力并不自信,但也只是稍微松懈了一下,就突然三周过去了,时间过得飞快,回看回来还真的是吓人。

在编辑这篇文章的时候是10月14日,距离2019年结束只剩两个半月,今年我学习到的一件事情是作总结,只有总结,我们才能够对现状与目标进行对比,从偏差中找到启发,从而变得更好,我一直以来有优化我每周写作这个事情,只是突然地心血来潮,不如就开始改变吧。

总结提前、变化提前,总不是一件坏事情;

似乎还是坚持了下来

我常常形容我的写作就像是每周定时来“催吐”一番,强行将东西进行表达输出,恶心了别人也恶心了自己。但回看过来,没有想到,原来今年启动的写作,从2月开始,至今也快到十月了。从对贺岁片的感悟写起,至今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有16篇的文章,实际上写的应该会比这个数量更多,但应该实在部分写得太差了,便只发布了企业官网上,并没有发表在了微信公众号。

第一次仔细做了一次统计,从文章内容而言,基本上大部分都是自己对工作的感悟、一些从前会议讲稿内容的拼凑、还有唯一的一次资料收集介绍谈了一下皮克斯。

从阅读数而言,大多数的文章基本就在50左右徘徊,我常常安慰自己,起码有一个”班级“的人来看我的文章了;

从电影《飞驰人生》中想到 浏览量:50

从两则《论语》谈起 浏览量:56

从我们常发的节日营销图谈起 | 芦苇杂谈 浏览量:65

从我该死的拖延症谈起 | 芦苇杂谈 浏览量:61

从睡前都刷一下的抖音谈起 | 芦苇杂谈 浏览量:42

为何我开始了写作 | 芦苇杂谈 浏览量:140

何处不是异乡人 | 芦苇杂谈 浏览量:24

外包公司皮克斯与他的外包项目《玩具总动员》| 芦苇杂谈 浏览量:73

上周,我们进行了一场新人Q&A会议 | 芦苇杂谈 浏览量:122

以丰满心态,做骨感行业 | 芦苇杂谈 浏览量:66

从一次对产品新人的批评谈起 | 芦苇杂谈 浏览量:106

再从我该死的拖延症谈起| 芦苇杂谈 浏览量:68

从我入行的岗位产品经理谈起 | 芦苇杂谈 浏览量:60

职业人,终究应该是手艺人 | 芦苇杂谈 浏览量:54

从入行产品面试踩过的“坑”说起 | 芦苇杂谈 浏览量:76

对B端产品的一些思考 | 芦苇杂谈 浏览量:49

我向来很明白,阅读数不高很大程度上有几点原因:

内容欠缺干货

常常写个人随意的感受(就像是这一篇)当中的内容还是较难让人产生共鸣,加之我也并不是名人,大家就更不爱看了。我也常常对比别人的文章和我的区别,我更多是在自言自语,而别人更多的状态是“来,给你介绍一个好东西”,至少从与读者沟通的情绪上就有很多的差别了。

常常烂尾

写作经过这段时间来的练习,目前的状态算是可以勇敢地利用文字进行表达。但并不熟练,更谈不上形成了习惯,很多时候都会将写文章的事情,排到了最后公众号要更新前的时刻。而在赶时间完搞的过程,动笔前的思路便会完全扰乱,最终较难形成论述,或者分点写尽,匆匆忙忙结束,似乎讲了些什么?但似乎又没有,自然不受喜爱。

随意的标题

有很多以“从xx谈起”形式的标题,坦言这并不是什么刻意的形式,只是因为大多数的情况,都因为时间过于匆忙,实在没法在标题上进行纠结,只好沿着最初的思路起一个标题进行发布。互联网内容的经济是注意力经历,我深知在这个时代文章的标题,大多数文章已经按照从前广告文稿的方式进行撰写,“第一句话是为了让你看第二句,第二句是为了让你看第三句,由此类推至全文最后”,为的便是让大家可以一看而尽。标题里,欠了一许冲突,字眼中,少了一点江湖,也会无人问津。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不断重复的现状让人沉闷,既然每周都要写作,何不借由这完成更多的目标呢?

我希望可以进行调整,在接下来的时间,在一些固定的方向内,强迫自己在一定限制内进行写作,至少可以带来更有营养的东西。

谈谈我的专业:产品策划:

“和我一起读《幕后产品》”,这样的想法是从小马宋前辈那得到的启发。

在团队建设的这些年来,我们企业内部的互联网产品方法论有已一定的积淀,我们总想进行总结,但时间与原创能力实在不允许,让事情迟迟无法开展。或许将一些比较好的书籍观点结合我们的理解进行表述,会是一个较为简单的方式。就像初学自行车,实在没法独驾驶时,可以先加上一个辅助轮子。

《幕后产品》来自网易云音乐产品负责人-王诗沐对于产品经理职业工作的介绍,我相信会有非常多人对内容感兴趣,另外当中的内容着实与我们企业的产品方法论有很多的相通之处。进行领读式的分享,同时也是我学习的过程。

分享数字化的解决方案

这是一个真正的挑战。

我们企业的这门生意是为,借助互联网的技术力量去提升商业效率,但不同的行业,拥有不同的经营模式、面对不一样的市场挑战,经过这些年的沉淀与探索,我们了解了一些技术与行业领域结合得非常好模式方案。我希望可以通过文章分享介绍它们,结合当前的市场现状,从技术实现、产品设计的角度进行剖析分享。

当然,这算是我们给自己打的广告,希望有更多的人客户看到技术为企业创造的价值,而这样的创新我们可以提供帮助。

发表对于市场调研洞察

这是一个更大的挑战。

我希望开始尝试学习资料收集调研,以文字的方式沉淀自己的一些观察了解,分析市场的变化与大家进行分享。这样的产出,无论对于企业、还是我的职业会都非常帮助。但相信将会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这将会是一个充满纰漏,且没有科学观点的内容,我会抱着“写错了,欢迎指正”的心态前进。也希望大家可以和我一同探讨。

还会谈谈好好工作

最后,只要是在工作,对于团队、对于个人也好,必定会有心得的总结。我会还是继续分享我们日常的工作心得,团队心得,但希望可以在占比上有比较大的调整。

分享
点赞0
打赏
上一篇:2018年,我们该如何看待微信小程序?
下一篇:建立产品团队共识时的五个建议丨产品杂谈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