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魅力从不止于信息的传达,古老的象形文字本身就是一幅简笔画,文字的魅力使它在当代的设计中依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文字演变至今,不断化繁为简,主要是为了方便信息的传递,在确保这个基本前提下,设计师们为了让文字更加出彩和产生深刻的记忆点,在字体上做了各种变化,也就是字体设计。 目前的设计工作中字体设计依然广泛的运用在像logo设计、海报设计、运营设计等各种设计中,今天这篇文章就跟大家聊一下字体设计的基础和运用。
字体类型 首先聊一下自己对字体的两种分类,根据文字字形,大体可将文字分为衬线体和无衬线体两大类
- 衬线体
目前广泛运用的汉字“宋朝类体”和西文的“罗马字体”表现都是横细、竖粗、笔划有装饰角 衬线体和无衬线体区别就在于是否有装饰角,文字的“衬线”(即装饰角)来源于文字的书写习惯。 早期汉字书写经过甲骨文、篆书、隶书、行书和楷书的演变,逐渐化繁为简。由于楷书具有方直、刚硬、易识别的特点,所以成为早期雕版印刷的常用字体,因此早期印刷体中也保留了书法中抑扬顿挫的书法痕迹,形成装饰角。 西文字体的衬线也来源于早期西方人用平头笔书写的习惯,使文字笔划有粗细之分 无论是汉字的衬线体还是西文的衬线体,两者表现出的文字气质都非常一致,衬线体的文字字形经过历史的积累和沉淀,能给人文化感、气质感、高级感,显得优雅、严谨、诚实 因此,汉字的宋朝类体和西文的罗马体两种衬线字体会经常组合在一起用在设计中,让版面具有历史厚重感,也会更加沉稳、严谨认真的视觉印象。而在一些比较纤细笔划的衬线字体中,还能体现优雅纤细、温柔古典的女性特征。
- 无衬线体
世界最早采用无衬线字体的国家是英国,1916年的时候英国设计师爱德华·约翰逊为英国铁路系统设计的“铁路体”。1925年的德国包豪斯,一位名叫赫伯斯·拜耶的设计师在留校教学和商业设计的过程中,为了方便印刷和排版布局,经过思考和论证,创造了以无衬线小写字体为中心的字体体系。后来经过不断的改进,于1933年设计出更加简洁国际化的“拜耶体”(Bayer type) 无衬线字体是现代设计的一个分水岭,演变至今,它所体现出来的文字气质依然是现代、国际、简洁干练。 汉字的无衬线字体在不断的演变中形成了各种风格的字体,因其简练明确、现代感强、易识别的特点,大多运用在电商、互联网、高新科技等行业设计中,近些年来各个大厂也在纷纷推出自己的专属字体(如OPPOsans、HarmonyOS、阿里普惠),都是用了无衬线体。
字体结构 一套字体或者一组字体设计视觉效果上看着统一、舒适匀称主要是字体的字面大小、字体重心、字体的中宫、笔划的统一和互相呼应这几个方面
- 字面大小
汉字特有方块特征,使设计师们在设计汉字时会有一个设定的方框,汉字的笔画变化就都在这个方框里面。汉字的字面大小指的就是在一个相同设定的方框中,大字的字面大,小字的字面小。 所以在字体设计时会从两个方面考虑文字的字面大小:一是汉字本身的外形特征;二是汉字内部笔划的调整 同一个汉字在相同设定的方框里基于这两种方法就会产生不同字面大小的汉字,在设计字体组合时就需要统一字体的字面大小来达到文字组合的视觉平衡。
- 字体重心和中心
字体设计时常会提到“重心”这个概念,字体重心就是整个字的分量的中心,字体中心是文字的几何中心。字体的重心不一定跟字体中心重合,所以在一套字体设计中,统一好每个文字的字体重心尤为重要,确定好字体重心才不会使文字东倒西歪、左右颠倒
- 字体的中宫
汉字的中宫一般是指字体的中心空间,字体笔划向外扩叫“外宫”,向内收为“内宫”。一般视觉效果上外宫的字体比较放松、浑厚、大气,内宫的字体比较内敛、清秀。
笔划的统一与呼应 字体设计时一般多为多个字体的组合,笔划呼应指在不同字体中建立一定的前后呼应,使整个字体组合具有一定的整体感,是汉字字体设计中常用的设计方法。 当然,笔划呼应也不是使字体笔划的细节完全相同,而是笔划类型上的统一,具体根据文字的实际情况做变化。
字体微排版 在字体设计时为了让字体组合更加丰富,经常会加入英文、印章、标语等元素进行搭配组合。这里列举几个案例来分析细节。 上文我们已经大概介绍各种类型字体的气质属性,所以在设计时根据项目属性,对字体进行选取后再进行设计。 1.传统类 传统类一般适用于文化行业,在排版上比较工整严谨,需要不断调整字体的对齐、文字大小、间距等细节。 2.现代类 现代类字体一般以无衬线体为主,字体排版充满活力和力量,多用倾斜、错落排版的形式让字体组合更具动感和视觉冲击力。 3.活泼类 这一类字体相对前两种更加活泼俏皮,在设计上也可以大胆点,笔划上也更灵活多变,所以在排版上也会更自由许多。
这次的文章主要针对字体设计的演变和排版运用上做了介绍,希望能从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字体设计的例子,大家可以关注一下这些字体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