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三年的几个感悟

2018-02-092782

创业三年的几个感悟

2017,我让公司投资新业务,迈开步子扯了蛋摔了跤,也不好说什么指导经验,更多的是失败经验的总结。创业是份苦差事,难以预知的工作量和强度。为了生存为了成功,需要一个好想法(包括一个有利可图的市场)、一个好团队、一款好产品服务、以及强大的执行力。

培养人才与空降高管

第一条感悟是我在内部培养人才与外部空降高管方面的反省,在找人方面投入严重不足是我犯下的第一个大错。像罗永浩说的,除了技术驱动型公司或创始人本身就是科学家,否则CEO至少要把30%-50%的时间用在找人上。

培养一个人,是非常有价值的投资,我尝到了这个甜头;找到一个合适的人,往往能把企业的能力提升一大步,我懂这个理但是没有找到这样的人。罗永浩说他用八个月时间找到了现在的CTO吴德周,八个月平均每月见吴德周一次。结果吴德周来之后,用罗永浩的话说,锤子的硬件研发就从业界三流水平,提升到了业界一流水平。 公司创立三年,2017年在用人方面摔了个大跟头,,2018年,我该花更多精力做内部培训,同时要花更多时间找人而不是急于用人顶事。

产品思维已死

至少在我这摊子业务上,产品思维已死,我们一直需要的是产业思维。10年以前,产品思维绝对是整个互联网行业特别关键的一个点。在那个时代,通过做产品,就可以实现产品、业务体验和平台的同时突破。比如,猫眼CEO郑志昊说,在腾讯时期,就曾经通过一款产品QQ农场,把QQ空间的在线拉升了一倍,把QQ的在线拉升了30%到40%。“那个年代的互联网产品,只要产品做到极致,只要服务能保证渠道顺畅,只要口碑能出去,就可以快速实现闭环、快速实现红利的爆发。”

一方面,我们企业的业务和能力优势主要是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我们一直关注整个产业链中的供求关系,以及资本、技术和流量对产业的助推作用。我们是产业食物链的分解者,如果不能做好这个角色,不能理解新的产业需求和产业共同成长,并和这个产业形成一个共生关系,我们会输的很惨。

另一方面,产品经理型的创业者往往会想做的事情太多,犯下贪婪的错误。如罗永浩所说的,在擅长做产品的人看来,世界到处都是残缺(万物皆有裂痕),因此总是跃跃欲试想要改变很多产品。但是,不论创业还是做生意讲究的是聚焦,偏离了业务主线往往意味着时间和资源的无效浪费。

当然,我还是继续鼓励公司年轻小伙子自己去折腾小产品,而且大家也会得到我的“指点”。我还是希望公司的人多折腾,反正年轻人精力旺盛且“多余”,无数的娱乐媒介会消耗掉他们的精力。

关于产业思维,引用猫眼CEO郑志昊的观点,真正理解这个产业;

  1. 真正能在产业链上找到新的产业痛点;
  1. 能够与上游、下游伙伴形成共赢共生的产业关系;
  1. 能够与流量巨头形成共赢共生的关系;
  1. 做好营销,拥抱这个时代大家认同的价值点;
  1. 与资本做好互动。

红海之痛

进入红海,不仅很苦而且痛。如果你要问芦苇科技过去一年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想应该是:我们进入了一个红海。 一起进入红海的这帮人,在我不停追加投资的情况下,一路退缩,事后,我只能用“叶公好龙”来总结这些人。

因为这些人和事过去还不久,不想多谈,以下引述罗永浩的观点:

罗永浩自己也承认,“从大策略上讲,创业公司进入红海是非常不明智的。实际发生的事情,比我想象中最坏的结果还要惨烈。……有句话叫‘事倍功半’,如果创业公司选择进入红海,会是‘事倍功半’再乘以十。 ” 而且,进入红海还会带来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融资非常困难,赚钱也非

常困难;第二个问题是,即使每天都在努力工作,但整体上,你跟对手一样,都没有做出什么革命性创新,“你这里赢了一点,那里又输了一点,本质上都是零和游戏。”

不同的风险观

前段时间,有个同事发完奖金后来跟我提辞职,有句话戳痛了我,我并不是想扛这些是是非非,只是穿上了这双鞋,一时半会是脱不下来也停不下来,一堆人和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多指望我们,我们只能死扛。想想我们学院那一届毕业的人里,还在创业做生意这条路上死扛的,还有几个。这一路来的起起落落,还真看懂了很多事情。

我们常说“富贵险中求”,但是我们并不是特别敢于承担风险,我们并不是承担风险的能力更强,而是看待风险的视角不一样。不同的风险观,不仅把失败的损失看作风险,也把错过的发展机会看作风险。

普通人在评估风险时首先想到的是如果失败了会失去什么,这是用绝对的观点看风险,这种风险观让很多人放弃了行动。创业或者说做生意,我们需要更擅长评估未来能从机遇中获得什么。

我们以前创业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1. 赚快钱;
  1. 追求产品服务的高性价比,立志做最好的产品;
  1. 坚信互联网模式是先进的,提升效率,改造传统行业。

创业一路上有太多合作者丢盔弃甲,这也打醒了我们不能“叶公好龙”,给持续以强烈,而不是给强烈以持续。所以,我们团队价值取向应该是永续经营。

市场有破产法,大自然有森林火灾,团队必须有“失败恢复力”,团队保持韧性的方法是相信破产制,必须容忍个别失败,才能够让整个企业成功

“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成大事者不纠结。一旦决定,全力以赴”。

不敢瞎说什么大实话,所以想说的也是点到为止;乱说话,赚不到钱。

分享
点赞2
打赏
上一篇:滴滴发布《2016年度加班最“狠”公司排行榜》
下一篇:如何提高新年计划的成功几率